欢迎进入石家庄民生中医院官方网站!电话咨询:400-7078-333

儿童型皮肌炎

更新日期:2019-10-13 01:26:25 来源:本站作者:admin

儿童型皮肌炎即指幼年型皮肌炎,幼年型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是指发生于0~15岁患者的皮肤、肌肉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儿童特发性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幼年型皮肌炎是一种以免疫介导的多系统疾病,特点是横纹肌和皮肤的急性或慢性的非化脓性炎症,早期存在不同程度的闭塞性血管病,晚期发生钙化

儿童型皮肌炎发病率低总体死亡率低,不易并发恶性肿瘤,但容易导致钙质沉着和血管炎,造成患者残疾和重要器官的受累。多发生于10岁之前,但以5~9岁时发病率最高,男孩发病高峰为6岁,女孩有两个高峰分别为6岁和10岁。平均发病年龄7岁,发病年龄最小的为1.5岁。发病率为1.9/100万,预后虽较成人好,但仍有死亡和复发。

儿童型皮肌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其发病与感染和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多种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特别是柯萨奇病毒与皮肌炎发病有关

儿童型皮肌炎的临床症状:一般为隐匿性起病,1/3急性起病,发热不规则,38~40℃,常诉乏力、不适、关节痛、厌食和体重减轻,易激惹,大运动量活动减低。

1、肌肉症状:患儿诉轻度肌痛肌肉僵硬肌无力,起病时多见于下肢肢带肌,导致不能行走不能上楼梯,颈前屈肌和背肌无力导致不能抬头和维持坐位。病变肌肉呈对称分布,近端肌明显,如髋、肩、颈屈肌和腹肌;受累肌肉偶呈水肿样,稍硬,轻压痛;肌力减退,患儿不能从卧位坐起,不能从坐位站起,不能下蹲或下蹲后不能起立,上下楼梯困难;重症累及肢体远端肌肉,患儿可完全不能动弹。10%患儿咽喉肌受累,导致吞咽困难;5%患儿面肌和眼外肌受累导致面部表情少眼睑外翻。深腱反射一般存在。晚期有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

2、皮肤症状:3/4患儿有典型皮肤改变,可为首发症状,亦可肌肉症状出现数周后才有皮肤病变:(1)皮疹:上眼睑皮肤变为紫红色,伴有水肿,面部弥漫呈紫色或紫红色。颈部和上胸部“V”字区、躯干部及四肢伸侧等处可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暗红色斑。皮疹轻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不等。皮疹消退后可留有色素沉着。(2)Gottron斑:关节伸侧对称性变化,为有光泽的红斑样萎缩性鳞片状斑。皮肤萎缩区呈淡粉红色,早期皮肤增厚呈白色,故亦称火棉胶斑。Gottron斑常见于近端指间关节,其次掌指关节、远端指间关节,脚趾罕见,肘、膝、踝关节伸侧亦可累及。(3)甲皱:皮肤明显发红,甲皱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增厚、弯曲和中断。(4)晚期:可产生皮下钙化和皮肤溃疡,从破溃处排出白色钙盐。

3、消化道症状:有口咽部溃疡、全腹痛、黑粪,偶有呕血,示消化道黏膜弥漫性出血性炎症或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胃肠道穿孔时膈下有游离气体,腹胀时应疑及麻痹性肠梗阻。

4、广泛血管炎是儿童皮肌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可见血管变性、栓塞、多发性梗死。在电镜下血管变性以内皮细胞变化为主,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引起血小板堆积、血栓形成而造成管腔狭窄和梗阻。这种血管改变可见于皮肤、肌肉、皮下组织、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的包膜。皮肤改变表现为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水肿、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断裂与破碎。甲皱部位可以见到表皮下毛细血管因内皮肿胀而致扩张、增大、数量减少和呈扭曲状。严重者,用肉眼都可见到。肌肉组织由于肌束周围肌纤维小血管病变,使肌纤维粗细不等、变性、坏死。病程较长者,肌纤维萎缩或为纤维性结缔组织替代、钙质沉着。胃肠道血管损害可形成溃疡、出血和穿孔。

5、其他:可有黄疸、肝大和肝功能异常、淋巴结肿大、雷诺现象、脾肿大,常可累及心、肺、泌尿生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型皮肌炎与成人皮肌炎相似,但有以下不同点:

1、肌萎缩:儿童常有,成人不常有。

2、关节挛缩:儿童常有,成人不常有。

3、消化道受累:儿童常有,可引起肠出血、肠穿孔、肠坏死,这是幼年型皮肌炎死亡一大原因。此现象成人不常有。

4、软组织钙化(在皮肤、肌肉、筋膜中有弥漫或局限性发生钙质沉着):儿童较多见,发生率为20%-60%。成人少见,发生率小于10%。

5、Raynaud现象:儿童不常见,而成人发生率为10%-20%。

6、一般认为幼年型皮肌炎与肿瘤基本无关,而与感染有关,但成人皮肌炎肿瘤并发率却高达0%-20%。

7、发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无雷诺现象和硬皮病样变化,有血管病变,与成人不同。

8、预后:幼年型皮肌炎预后较好,病死率小于3%。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咨询在线医生或拨打咨询热线400-7078-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