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即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简称DMD。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属X-连锁隐性遗传,可能发病机制为位于XpZI的抗Dystrophin基因第 50、5号外显子编码的缺陷所致。其病因为肌纤维中抗肌萎缩蛋白(muscular dystrophin)缺失导致肌纤维的破坏,肌肉萎缩,失去肌纤维的功能。临床表现为上楼梯、或蹲起困难,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至生活不能自理,最后完全丧失活动能力,多半导致呼吸衰竭或肺部感染而死亡。
DMD是肌营养不良中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Duchenne型和Becker。
1、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也称严重性假肥大型营养不良症,几乎仅见于男孩,母亲若为基因携带者,50%男性子代发病,常起病于2-8岁,初期感走路苯拙,易于跌倒,不能奔跑及登楼,站立时脊髓前凸,腹部挺出,两足撇开,步行缓慢摇摆,呈特殊的“鸭步”步态,当由仰卧走立时非常困难,必先翻身俯卧,再双手攀缘两膝,逐渐向上支撑起立(Gower征)。亦可见于肢近端肌肉、股四头肌及臂肌。
2、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也称良性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常在10岁以后起病,首发症状为骨盆带及股部肌肉力弱,进展缓慢,病程长,出现症状后25年或25年以上才不能行走,多数在30-40岁时仍不发生瘫痪,预后较好。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特点:
1、发病率:在所有国家和地区DMD发病率都相类似。我国发病率为1/1000,多分布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浙江等地,其中只有2/3是由于上代的X染色体病变造成,即遗传而来。故遗传造成的发病率是10-20/10000,其它1/3的发病不是由于上代,而是当代本身X染色体产生突变(缺失或移位)而造成,这一类患者虽不是遗传而来但对后代不遗传性。
2、遗传方式:Becker根据广泛调查后,提出了DMD是性连锁遗传。传给下一代男性患者,女性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MD患者可有两种系谱类型,一种是在一代或几代兄弟中有数个罹患者;另一种先证者为家庭中唯一的罹患者。前一种类型是从上一代遗传下来的,先证者的母亲再生患儿的危险率为60%,女性是携带者的危险率是60%,后一类型是新发生的突变。根据新推算突变率为5/10000。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请咨询在线医生或拨打咨询热线400-7078-333。
Copyright 2014 - 2024 www.jwszl.com 版权所有 - 石家庄民生中医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路642号 联系电话:0311-85205952 85232077 邮编:05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