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发病率为8~20/10万,患病率为50/10万。
临床表现:重症肌无力的患病率约为4.3~6.4/10万,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 :2。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有二个发病年龄高峰:第一个高峰为20岁~40岁,女性多见;第二个高峰为40岁~60岁,以男性多见,多合并胸腺瘤。如母亲患重症肌无力则其婴儿可从胎盘获得ACHR抗体而出现暂时性的重症肌无力症状,多于生后6周左右症状消失。
重症肌无力发病诱因多为感染,精神创伤、过度疲劳、妊娠、分娩等。这些因素也可使病情恶化甚至诱发重症肌无力危象。
本病起病隐袭,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为眼外肌不同程度无力,包括上睑下垂,眼球活动受限而出现复视,但瞳孔扩约肌不受累。眼外肌肌力弱可由单眼开始,以后累及双眼;或双眼同时发病,但两侧受累程度常不对称。除眼外肌外,其它骨骼肌也可受累。如咀嚼肌和咽喉肌受累时则咀嚼、进食和咽下困难,饮水呛咳,说话无力而带鼻音。面肌受累则表情缺乏,闭目无力。如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受累则转头和耸肩无力。四肢肌肉受累常以近端重,可影响日常活动,严重时被迫卧床。上述症状通常以晨起时减轻,重复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又有程度不等的缓解,因此"晨轻暮重"的趋势,此为本病主要的临床特征。
如侵犯呼吸肌则出现呼吸困难,称为重症肌无力危象,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心肌也可受累,可引起突然死亡。
少数病例可自然缓解,多发生在起病后2~3年内。个别病例呈暴发型。多数病例迁延数年至数十年靠药物维持,病情常有波动。
相当数量的病例合并胸腺肥大或胸腺瘤,可通过X线胸片断层摄影﹑CT扫描或MRI加以诊断。部分病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它免疫病。
重症肌无力病型分类:
A.新生儿-过性型:如怀孕的母亲患重症肌无力,新生儿出生后有一段肌无力症状,可能是引起重症肌无力的物质经过胎盘致胎儿发病,生后6周内自然治愈或隐袭发病。
B.幼年型:小儿眼肌型多见,有一眼或两眼发病,治疗后可恢复。
C.成年型:
1、局限性非进行性:多见眼肌型,可转化为全身型。
2、全身型:眼外肌、颈项肌、四肢肌、躯干肌无力的最多,如伴有球麻痹及呼吸肌麻痹者的预后不良。
3、暴发型:急骤起病,若为全身型,伴有呼吸肌麻痹者预后不良,易死亡。
4、晚期重症型:全身型在长期经过中,若发生急性恶化,多死于呼吸肌麻痹。
5、合并肌萎缩型:在全身型的经过中,可伴有舌肌、肩肱部肌、骨盘带及股部的近位肌萎缩的多见,如合并胸腺瘤肌萎缩更多。
Copyright 2014 - 2025 www.jwszl.com 版权所有 - 石家庄民生中医院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路642号 联系电话:0311-68020262 85205952 85232077 邮编:050081
网站备案号:冀ICP备16012479号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PDY10017-613010417A2102 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文号:石行审医广[2025]第07-08-278号